• 注册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 切换到宽版
  • 查看: 4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位作家笔下的十味童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4 13:3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部作品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开叙述,是否多少会带有叙述者童年记忆的投影?他们童年所处的时代,经历的历史,眼见的世事,耳闻的流言,执着的念想,在成年后的创作时会不会频繁的闪现?

    来自不同国度的十位作家,描绘不同地域、时代下十个与童年、成长有关的故事,有使人捧腹大笑的甜美,也有贫穷难捱的辛酸、颠沛流离的苦涩。比起献给孩子,这些故事更像是给予你我这样的成年人,怀念过去与面对未来的一种安慰。



    《猫桌》[加]迈克尔·翁达杰 著   张芸 译

    这艘船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是一个微缩的社会、一座剧院、一段中场休息时间,所有普通人物聚集到一起,做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做的事。这段航程是真实的,我的童年时代也因此被唤醒。在回溯中,我获得了自由。——迈克尔·翁达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个十一岁的男孩从科伦坡乘上了开往英国的轮船。他被安排坐在了离船长及达官贵人们最远的“猫桌”上——跟一群“无足轻重”的成人和两个男孩坐在一起。轮船横渡印度洋,跨越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在甲板的自由空气 中,男孩们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同时也有其他的事物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一个男人跟他们聊爵士与女人;一个男人为他 们打开了文学世界的大门;男孩美丽又难以捉摸的表姐艾米丽成为了他的知己,第一次让他“保持一定距离”地审视自己,第 一次感受到强烈的欲望;还有一个每天晚上出来放风的犯人,让这趟旅程变得神秘起来……

    《猫桌》的创作技巧如迈克尔·翁达杰另一部知名作品《英国病人》一般精湛,但童年时代的冒险给予了小说特殊的力量和亲切感,翁达杰是创造人物的大师,他通过这些个体来表现难忘的记忆。这种选择是独创的,也是《猫桌》的匠心所在。



    《我的忐忑人生》[韩]金爱烂 著  徐丽红 译

    世界上所有孩子都对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充满了好奇,并且试图解开这一疑问,金爱烂用细腻而温馨的笔触,借身患不治之症的十七岁的“我”之口,探讨了“上帝为什么创造我”,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
    《我的忐忑人生》是韩国新生代作家金爱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最年轻的父母和最衰老的孩子之间的故事”。叙述者“我”是父母在十七岁时就生下的孩子,如今也到了十七岁,却不幸患上了早熟症,拥有八十岁的衰老的脸庞。

    全书主线是两个故事。一是讲述现实中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我”在生命最后一年里发生的事情。因为医疗费,“我”参加了电视台的捐款节目,与看过节目的同龄人通过邮件往来,成为了朋友,在一段时间内激情澎湃,后来却得知那是个虚假人物……在此期间,“我”写了一部小说,描述了父母相爱的浪漫过程,追问了“我”为什么会被生下来,以及这短暂的十七年生命  对父母、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作为献给父母的最后的礼物,而这部小说就构成了第二个故事。



    《世界博览会》[美]E.L.多克托罗 著   陈安 译

    整部作品是E.L.多克托罗的半自传小说,是其童年的回忆录,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纽约社会生活和犹太家庭生活的实录,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作品问世后广受好评,荣获一九八五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一九三〇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左翼政治力量空前雄厚,希特勒的势力正在欧洲崛起,一场社会巨变呼之欲出。作为居住在纽约的犹太移民第三代,埃德加以孩童的视角描述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林林总总的人与事,虽无大起大落的情节,却充满了丰富生动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其亲历纽约世界博览会(1939-1940)的过程,将纽约的街道、广场、公园、世博会的空  前盛况,都真实地反映了出来。除了自述外,小说中也穿插了母亲罗兹、哥哥唐纳德、姑妈弗朗西斯的叙述。




    《银色之星》[美]珍妮特·沃尔斯 著   廖美琳 译

    《银色之星》是沃尔斯最新推出的一部精彩、迷人,令人惊愕和心碎的小说,关于人们如何相亲相爱,关于人们如何热爱这个世界——尽管它是这样的残缺和不公正。在想象力和讲述故事的能力上,《银色之星》丝毫不逊于她的前两部作品《玻璃城堡》和《半驯之马》。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主人公是十二岁的小女孩“蚕豆”。她和姐姐,十五岁的莉丝,跟着爱幻想的母亲到处迁徙。每到一处,但凡出现麻烦,她们的母亲就会逃往他处,重新“寻找自我”。这次,母亲又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只给她们留下够吃两个月的钱。

    一天,放学回到家,她们看到一辆警车停在家门口……姐妹俩紧张极了,怕警察来抓妈妈,说她遗弃她们。最后,她们给母亲留下一封谜一般的信后,前往弗吉尼亚,投靠鳏居的舅舅。

    回到母亲的故乡,蚕豆知道了自己的生父是谁,也听说了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的原因。因为没钱买校服,她和姐姐不得不打工赚钱。老板马多克斯先生是个恃强欺弱的主,压榨工人,虐待妻子,还试图强奸莉丝,导致她精神崩溃。 面对这个残缺的、不公正的世界,勇敢的蚕豆不惧挑战……




    《流浪的星星》[法]勒克莱齐奥 著  袁筱一 译

    《流浪的星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最杰出的代表作,表现出一种笔酣墨饱的成熟,以美轮美奂的文字书写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让人无从拒绝。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顶在闪闪发光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



    《知更鸟》[美]凯瑟琳·厄斯凯恩 著  杨立新 译

    一本温暖而爱意满溢的书,让读者看见一个非常特别的世界,以及一个非常特别的女孩。
    住在弗吉尼亚的作者凯瑟琳•厄斯凯恩震惊于2007年发生在弗吉尼亚科技大学的一次枪击案。悲剧发生之后,她开始去了解如何帮助受害的社区和家庭,特别是那些有特殊孩子的特殊家庭,让他们从极端事件中走出来。只有了解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才能活得更好。在《知更鸟》中她为我们讲述了凯特琳的故事,一个得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小孩,她独自步入这个脆弱的世界,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又好,又结实,又漂亮”的东西。




    《路旁之石》[日]山本有三 著  竺家荣 译

    小说在战前与战后共计四次改拍成同名电影,分别为1938年、1955年、1960年、1964年。1966年与1986年又分别改拍成电视剧和动漫。
    故事发生在明治中期,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爱川吾一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父亲是个没落武士,常年混迹在外,对家庭漠不关心;母亲是个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妇女。由于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吾一无法升入初中继续读书,而是到了同学秋太郎家的店里当起了学徒,改名为五助,受尽了同学的冷眼和其他学徒工的欺负。但热爱学习的吾一没有放弃读书的希望,借着为同学做作业的机会继续学习初中课本里的知识。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次野老师和书店老板安吉的鼓励与支持。不料,母亲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吾一失去了依靠和寄托,决定离开家乡,前往东京寻找父亲。寄居在根律的时候,他认识了画漫画的黑田,黑田对理想的坚韧和执着触动了吾一。在经历了被驱赶和跟随丧葬老太讨食的流离生活后,吾一找到了一份印刷厂的工作,成了一个排字工。他从一个打杂工做起,吃苦耐劳,苦练排字的本领,忍受其他工人的欺凌,技术上不断进步成熟。因缘巧合,他认识了少女阿米一家人,搬入了他们出租的房子,与坚忍勤劳的阿米产生了感情。无奈由于生计,两人被迫分开。吾一带着穷困潦倒来投奔自己的父亲住进了新的房子,并进入《东方新论》报社工作。几经磨练,最终自己创办了杂志《成功之友》。在困苦的人生历程中,他的思想也不断成熟起来。从上学读书到赚钱独立,吾一在逆境中不断跌倒再站起,在一次次人生的考验后,成为了命运的主人。小说描写了在逆境中依然不失纯真,努力在经济与精神两方面追求独立的一个奋发向上的少年形象。



    《甜甜》周天籁 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话作家周天籁先生以纯粹的孩童视角与口吻创作的《甜甜》,在当年开辟了儿童文学的全新笔致,成为抗战前后最受少儿欢迎的课外读物。
    《甜甜》包括小学生通信、日记、游记,将叙述者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描摹孩童趣事,如一幅活灵活现的素描淡彩画面,把大都市屋檐下的童心稚气和世故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主人公甜甜的一言一动,没有矫揉,没有造作,如清空反映在净水中,那样调和、单纯,读来让人不禁想起丰子恺先生的话: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

    《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
    本书以其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  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1983年上映的由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在几十个国家播放过。



    《鸽子话》[英] 斯蒂芬·凯尔曼 著   有印良品 译

    一封男孩写给世界的情书,以童稚之眼突击真实的边界。
    十一岁的哈里随妈妈和姐姐刚从加纳搬到英国,爸爸、奶奶和小妹妹还留在加纳,打算等存够了钱再过来团聚。哈里一家住在伦敦市中心一幢廉租公寓的九楼,周边街区治安差强人意。

    哈里是全校七年级生里跑得最快的,他穿着自己用马克笔划出阿迪达斯条纹的跑鞋,一派天真地闯入充满新知与悬念的新生活:本地团伙“戴尔农场帮”好酷,如果能加入一定没人敢再欺负他,但他能通得过考验吗;经常造访他家阳台的那只鸽子无与伦比,不知会不会飞到南方过冬;女生波比的头发黄得像太阳,她冲他一笑,他胃里就会翻江倒海……哈里努力辨识和破解各 种陌生新奇事物的机关,掌握了越来越多校内校外的生存小窍门。

    对哈里来说,最大的悬念来自一起凶杀案。在大街上被害的男孩跟哈里半生不熟。警方四处搜寻犯罪线索和目击证人,却一无所获。哈里决定偷偷调查,自己破案,浑然不觉危险在周边潜伏……

    作者斯蒂芬•凯尔曼,一九七六年出生于伦敦。在拿到学位后,曾尝试过许多行业,做过仓库工人、护工,干过市场营销,还曾在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任职。2005年,他决定开始认真从事写作,此后,他创作了数个剧本。《鸽子话》是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


    文化雷达聚焦有思想深度的人文社科信息
    分享经典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信箱:wenhualeida@qq.com
    腾讯微博:@wenhualeida

    长按下面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号:wenhua_leid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方科技大学 huabingke.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GMT+8, 2025-11-14 21:27 , Processed in 2.5130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